公司业绩三年连降,希望通过上市实现“逆袭”,但在现有产能利用率尚且不足的情况下,又募资新建生产线,这对其销售能力是一个考验
时隔一年半后,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真彩文具”)于11月末在证监会网站更新了招股书。新的招股书显示,公司还未上市却已“疲态尽露”。
公司业绩三年连降,未来将如何改善利润水平?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,为何募资新建生产线?就以上问题,《投资者报》记者于12月15日多次致电真彩文具,遗憾的是一直未有人接听。记者于是将采访函发至公司证券部邮箱,但截至发稿日前也未收到公司回复。
业绩“真的不出彩”
公司还未上市已颓势尽显。在已经过去的2012年至2014年,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950万元、3659万元和3196万元,分别下滑21%、7%和12%。尽管如此,公司依旧制定了“宏大”的经营目标:上市后三年,公司营业收入较2013年翻一番,净利润每年增长不低于20%,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2013年提升30%以上。
一个逐渐走下坡路的公司,真的能通过上市实现“逆袭”吗?而且从发展战略和募投项目来看,真彩多是在延续原有的文具产品和营销方式,在传统业务已经下滑的情况下,缺乏创新和突破。
相对“新鲜”的早教用品业务,则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盈利增长点。公司在招股书中称,将着力构建“早教用品+动漫+教育平台”的整合营销模式,实现早教用品平均不低于50%的快速增长。不过在2015年上半年,早教用品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.7%,即使有50%的高增长,由于基数过低,几年内也难以成为支柱型产品。更何况近三年早教用品的收入一直在上下波动,想实现平均不低于50%的快速增长也是说的比做的容易。
同时,真彩文具的主要竞争对手晨光文具(47.200,0.75,1.61%)已领先一步于今年年初登陆上交所。上市之前净利润已由2012年的 2.3亿元上涨至2014年的3.4亿元,上市后前三季度继续保持近20%的增速。相较之下,真彩文具的业绩表现是“真的不出彩”。
巨额期间费用吞噬利润
虽然公司每年净利润在3000万至4000万之间浮动,不过在2012~2014年期间,营业收入均高达10亿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公司每卖出100元产品,剔除各项成本费用后,真正装进口袋的只有三四元钱。不过公司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25%以上,为何在较高毛利率的情况下,最终的净利润却少得可怜?
造成真彩文具净利润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巨额的期间费用(包括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)。在计算毛利率时,这些费用并不算入营业成本,不过在计算净利润时却需要扣除。所以公司毛利率虽然超过25%,但净利润经过期间费用的吞噬后就已寥寥无几。
招股书显示,公司2015年上半年三项费用合计超过1亿元,2012~2014年的期间费用维持在两亿元左右,远远超过了三四千万的净利润规模。期间费用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均在20%以上,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较高。
期间费用中占比重最高的是销售费用,主要包括职工薪酬、渠道推广等方面。公司曾为了扩展市场,在2013年扩充了销售队伍至736人,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3%,到了2015年上半年,这一数字上涨至29%,而且销售人员的工资总额已经超过了销售费用的四成。可见在费用控制上,真彩文具还有很多“功课”要做。
产能剩余仍扩张
面对营收增长艰难、净利润下滑严重的现实状况,真彩文具仍希望登陆资本市场扩张产能。
招股书显示,公司5个募投项目耗资4.1亿元,其中投入最多的是“生产基地生产线扩产技术改造项目”,占用资金1.31亿元,拟在公司江苏昆山生产基地新建4条生产线,并对现有的6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。公司称,该扩产技术改造项目“将突破公司现有产能瓶颈”。
但是书写工具、学生文具等四类主营产品在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产能均有剩余。以占营收超过一半的书写工具为例,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,书写工具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1.8%和54.1%。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:由于2013年年末公司备货较为充足,且为进一步优化库存管理,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产量有所降低,故当期产能利用率偏低。
那么公司为什么在2013年营收停滞、净利走低之际大量生产备货?值得注意的一个时间点是,公司在2014年5月首度披露招股书,四类产品在2013年的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%,看起来确实遇到了“产能瓶颈”。但是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连续的产能利用率走低,说明产能不足并不是持续性的问题。
公司的存货已持续处在高位,截至今年上半年,数额已达3.1亿元。因而,如果在产能扩张之后产品的销售情况不理想,则很可能造成存货积压,面临去库存的压力。
责任编辑:Rex_25